能源集团2018年对标管理培训于2018年4月26-27日在北碚莱特酒店召开,我非常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两天的学习,让我这个对此领域接触颇少的业务人员感触颇深。
什么是“对标管理”?对标,就是要对标行业内的一流企业,以之为标杆对象,通过对企业规模、经营机制、安全生产、社会责任、国资监管、自主创新、经济效果、节能环保、党建工作、产业布局等一系列重要指标的分析,确定“可量化的标杆”,通过发现、模仿、调整、创新的过程,达到企业自我提升与改善的目的。
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说:“一个普通的公司和世界级的公司相比,在质量、速度和成本绩效上的差距高达十倍之多,对标管理是寻找在公司执行任务时如何比其他公司要出色的一门艺术”。
是的,对标只是手段,对标管理的真正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建标创模,超越对手,奔向预期设置的目标。对外,我们可以思考:在同类产品中,谁的销售量最大?谁的服务标准化建设最好?对内,我们可以思考:模范人物是怎么做的?模范团队是怎么做的?我们在对标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寻求同行业中的佼佼者进行对标,更可以寻找跨行业的企业进行对标,要知道跨行模仿是最快捷最有效的创新。
眼下,业务对标已经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有效途径,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那么,具体要如何展开我们的对标工作,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呢?
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关键点:
一是要在课题的选择上下功夫。对标小组成立之后,选择什么样的课题作为此次对标的主要内容很是关键。首先我们要带着问题寻找课题,从企业的高度、领导的角度进行分析,找出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采用反向思维的原理,找到问题的源头,以此来确定标杆对象和对标课题。通过这种反向思维的方法,更容易找到适合我们企业的对标内容,而不是泛泛而谈,一味跟风,脱离自已企业的现状,做一些无谓的对标工作,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二是要在课题的创新上下功夫。任何企业的成功案例,都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可以解决的。对标的课题确定了,方向找到了,难道把别人的经验照搬到自已企业来就一定能成功吗?企业的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体,任何一个指标发生变化,这个有机体的构成都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在照搬别人成功经验的同时,一定要带着创新的思维进行对标,在模仿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的手段,达到超越的效果。这样的对标工作才有意义,对企业才有实际的帮助,而不是一味生搬硬套,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成效,而且还劳民伤财,是不可取的。
|